標簽:伉儷情深
美高梅平台 崇德鄉
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能夠不斷前行,其多年來與眾多中方合作伙伴共同建立的完善體制與龐大規模功不可沒。沿著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發展的歷史軌跡來看,這家德國汽車制造商的積極、嚴謹、務實,與對中國市場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為其在華發展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先機。
現如今,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其中大眾汽車為中國汽車產業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未來,大眾汽車集團與中國的合資伙伴還將不斷加強各領域的合作,力爭在新能源、移動出行服務、智能網絡生態系統等關鍵領域占據前沿地位。
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汽車市場卻遭遇寒流,強如寶馬集團和戴姆勒集團也因此調低了各自的年度經營預期;而根據大眾汽車集團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盡管其在歐洲WLTP測試規程下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但來自中國市場的諸多利好消息也使大眾汽車集團有底氣維持良好的表現預期。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9月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及兩家合資企業——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共向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客戶交付汽車304萬輛,同比增長5.0%,其中包括進口汽車13.76萬輛;大眾汽車集團今年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繼續領先于乘用車市場整體水平。
雪中送炭 步步先機
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能夠不斷前行,其多年來與眾多中方合作伙伴共同建立的完善體制與龐大規模功不可沒。沿著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發展的歷史軌跡來看,這家德國汽車制造商的積極、嚴謹、務實,與對中國市場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為其在華發展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先機。
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為大眾汽車集團進入中國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彼時中國轎車工業發展剛剛提上日程,大眾汽車集團就積極與中國接觸,并成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國際汽車制造商之一。1981年1月,大眾汽車集團代表團一行7人分赴北京和上海洽談合資項目;1982年3月,中方代表團與大眾汽車集團敲定了進口桑塔納配件,并在上海進行組裝的方案。

在中國生產的第一輛大眾汽車——桑塔納轎車在上海組裝成功
而即便是這樣的合作,大眾汽車集團依舊非常嚴謹地把許多國際知名配套供應商帶到了中國,并著手建立完整的供應商體系;此舉為大眾汽車在中國的發展、乃至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8-11-30,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資協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2018-11-30,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隨著桑塔納在中國變得家喻戶曉,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的知名度也水漲船高。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簽約奠基典禮
值得一提的是,80年代末的通貨膨脹使許多外資企業選擇退出中國,而大眾汽車集團則繼續堅持與中國攜手合作,并對中國的長期發展持有充分積極的展望。雪中送炭之情尤為可貴,此舉也為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再次贏得先機。
2018-11-30,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當時中國最大的汽車合資企業由此誕生,大眾汽車集團也由此獨占了90年代初期國內“三大”、“三小”轎車項目中的兩個大項目。同年12月,在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捷達轎車在長春組裝下線,幫助中國消費者第一次圓了“轎車夢”。

在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捷達轎車在長春組裝下線
厚積薄發 共同成長
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中國汽車行業也進入了“快車道”。大眾汽車集團與合資企業上汽大眾、一汽-大眾通過人才培養體系、國產化、技術引進等一系列措施,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發展,并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推進在中國的本土化進度、提高國產化率。
在合資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奧迪品牌的國產化填補了國內高端轎車市場的空白,讓消費者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90年代末,大眾汽車集團兩家合資企業先后成立銷售公司,建立起了現代意義的經銷商網絡,進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服務。

一汽-大眾銷售責任有限公司成立
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大眾汽車集團也向中國市場引進更多先進技術和創新車型,加大研發投入,并不斷布局區域市場。朗逸、寶來、速騰……一個個名字在中國消費者中變得耳熟能詳,如今仍與捷達、桑塔納共同占據著國內A級車市場的“半壁江山”。
正所謂“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大眾汽車集團之所以成為跨國公司在華發展的標桿,與其長期秉承的“合作共贏”理念密不可分。
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與客戶、合作伙伴、乃至全社會取得了共贏,進而實現了持續、健康的發展。在供應商伙伴中,星宇股份、福耀集團、均勝電子等都通過與大眾、奧迪品牌的合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大眾汽車供應鏈體系不斷本土化的同時,這些企業也成為了全球知名供應商。從他們的口中,時常聽到這樣簡單而由衷的評價:“大眾汽車是我們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在體系建設、能力培養等方面,讓我們受益匪淺。”
融入中國 共創未來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已經由當年的一株幼苗扎根、生長、開枝散葉,成為一株參天大樹。目前,大眾汽車集團旗下12個汽車品牌均在中國開展業務,投放的車型數量也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大眾還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工廠及生產基地,截至目前,大眾汽車集團已在全國20個城市擁有24個生產基地、33家工廠。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啟動南方戰略
與此同時,大眾汽車還加強了包括TSI以及DSG在內的先進技術引入與研發,并投入了大量精力進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

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大連)有限公司DSG變速箱投產慶典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國際汽車企業之一,大眾汽車集團在扎根中國的三十余年里,早已視自己為中國社會的一份子。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將可持續發展與核心業務緊密結合,把責任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努力為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正如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所說:“我們希望通過履行企業責任,為行業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做出努力;我們期待與廣大消費者、員工和合作伙伴們攜起手來,共同為創造更美好的中國社會而努力。”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兒童安全基金”正式成立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現如今,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其中大眾為所作的貢獻有目共睹;中國市場也“投桃報李”,在中國市場的支持下,大眾汽車集團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問鼎全球汽車銷量冠軍;其中2017年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交付量達到了418萬輛,占集團全球銷量的四成。
未來,大眾汽車集團與中國的合資伙伴還將不斷加強各領域的合作,其中上汽大眾將持續加強在新能源和移動出行服務領域的戰略布局,加大在新能源生產設施領域的投入(如MEB平臺、MEB工廠和新能源研發);一汽-大眾將致力于建立領先的智能網絡生態系統,為客戶提供更多元化、更加智能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而大眾汽車集團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成立的江淮大眾,則將致力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提供相關移動出行服務。

在此支持下,大眾汽車集團的“Roadmap E”戰略也正在順利推進中,到2025年將在中國陸續推出約40款本土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并將與合資企業伙伴在電動汽車產業化方面投資100億歐元;而在與移動出行相關的技術領域中,大眾汽車集團還將與合資企業伙伴共同投資150億歐元,力爭在關鍵領域占據前沿地位。